2016年10月28日下午四点半,永利官网辩论队就“行善应该高调还是低调”的辩题成功开展了对内的模拟练习赛。上场的队员有:正方:一辩冯洋、二辩袁佳伟、三辩曾文静、四辩史宇;反方:一辩赖思梦、二辩张涛、三辩胡明、四辩余嘉欣。
正方首先开宗明义,对“高调行善”作出了精准而又有利于己方的定义:高调行善是不带有任何功利性、排除炫富式行善和暴力行善等伪善因素,从而积极弘扬正能量的行善方式。定义一出,范畴明确,让对手似乎失去了更多反驳的余地。
反方则巧妙接招并针锋相对:社会与媒体的舆论往往将行善者与受助者推向风口浪尖,这与高调行善不求名利的目的根本违背,而且高调行善的主体只局限于少数富人,忽略了普通大众这一中坚力量。进而强调低调行善能“润物无声”地对大众产生影响,潜移默化中,社会风气根本改变。一时,然后正方抛来的棘手问题顺理成章、无懈可击。
紧接着,在驳论环节中,反方认为低调行善可以排除行善者与受助者因经济能力、社会阶层等因素而形成的地位差,有利于体现“人格平等”,减少行善之外不必要的复杂性,单纯的行善动机进而得到有效保证。
“难道我们要因为媒体舆论的副作用而停止行善吗?”正方强势回击,随即指出高调行善更能实现帮助受众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。“媒体虽然有一定副作用,这无法避免,但更重要的是,它能最大程度地弘扬正能量,大力掀起行善的风潮,使一个微小的善行引起连锁反应而广泛、深刻地影响社会。”正方还运用“感动中国人物”举例说明高调行善并不在于追求名利,而在于“低调做人,高调做事!”
赛事进去白热化状态。双方就行善的社会影响、主体阶层、受助者的报答渠道与自尊等方面激烈胶着。
自由辩论阶段,双方在“社会效益”的观点上针锋相对,在“善款流向透明度”的论战上烽烟四起,并对主体“行善”与媒体“扬善”的问题展开激烈争论。预期中的大面积“广泛进攻”因为双方队友各自紧密的配合、明确的论点而变成相对集中的三点上“重点突破”,并使简单的辩题引人深思。
结辩环节双方总结陈述各自观点,依然据理力争。最后,正方因在气势、应变准备等方面略胜一筹而受到评委肯定,反方也因精彩的表现赢得掌声。
当然,这次比赛也暴露出队员在一些技术性细节方面的问题,他们会吸取经验并及时改正。经过前几次的小练习和本次较为专业正式的模拟赛,大家充分感受到,辩论赛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,台下的准备与台上的气势、技巧都是至关重要的。
队员们还需成长也必会成长,哲社院辩论队一定越来越棒!